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正文
已解决

中暑有哪些症状,怎样快速恢复?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5-01 16:56:03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一、中暑有哪些症状,怎样快速恢复?

中暑症状分为三种,先兆中暑症状、轻度中暑症状、和重度中暑症状,中暑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昏迷等,如果感觉自己已经中暑了,最好是转移到自然通风的位置,并且要进行物理降温,适当喝点淡盐水,必要时需要送到医院治疗。

二、中暑什么症状

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重症中暑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中暑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度中暑:

(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临床表现为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顾名思义多见于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其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后,会出现发热、忽然晕倒,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

(2)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和慢病人群,发病较慢。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后症状会加重,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其体温可高达40℃~42℃,而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

1.先兆中暑:患者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患者一般在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处,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后,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

2.轻度中暑:患者体温上升至38℃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部分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如四肢湿冷,脉搏频率加快,面色苍白等。处理方式和先兆中暑一样。

3.重度中暑:老年人、儿童常表现为大量出汗,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青壮年表现为高热、胡言乱语、昏昏欲睡、昏迷等,死亡率较高。部分青壮年仅发生短暂的间歇性肌肉抽动,无明显体温升高。重度中暑患者应立即送往急诊就医。常采用冷水浸泡、冰帽、冰毯、冰袋等进行体外物理降温,无效时使用4℃盐水灌肠,或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至体内降温治疗。

如果紧急处理后患者没有缓解或症状持续加重,也应当尽快就诊。

三、中暑什么症状 中暑症状介绍

1、先兆中暑: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2、轻度中暑: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3、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4、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及时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于为重症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转送医院。

四、中暑有哪些症状?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度中暑:

(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临床表现为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顾名思义多见于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其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后,会出现发热、忽然晕倒,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

(2)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和慢病人群,发病较慢。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后症状会加重,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其体温可高达40℃~42℃,而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三级,一、先兆中暑。先兆中暑会出现口渴、头晕、耳鸣、多汗、乏力等症状。那么轻症中暑在上述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外,还可以出现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重症中暑可以有热惊厥、热衰竭、热射病,这属于非常严重的一种表现。

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温度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并伴有高湿的天气,对于人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易发因素:

①环境温度过高: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药物影响等。

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有哪些症状: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多喝水到阴凉处休息,症状可以缓解。

◆轻度中暑:体温大于38.5℃,心跳加快、恶心、呕吐©,出现这些症状后,喝水休息也不能缓解,一般需要立即就医。

・重度中暑: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问题,如昏迷,肝脏功能异常、电解质异常等,随时有生命危险小。

怎样预防:

兴保持充足的饮水和休息,不宜短时间内过量饮水,少量多次。

米饮食清淡,尽可能避免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果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保持人体周围环境温度恒定,在室内开空调。 尽可能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随身携带风油精、遮阳帽、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99%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