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正文
已解决

如何识别双相情感障碍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4-25 23:19:25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如何识别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诊断要点

一、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二、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四、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五、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1984年10月修订)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⑨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②“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曰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⑧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如何能观察出精神有问题的人和正常人的区别?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其三,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全靠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如果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具体请看第四个标准。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属于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严重程度标准之一。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象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也采纳了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专家对症状的分析就形成症状学分类标准,目前的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主要是按照症状学分类的。

5、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和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在目前的CCMD- 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中放在严重程度标准一项--即社会功能。

99%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