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已解决

南浔杀章桥的典故?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5-03 15:00:00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浙江南浔北栅报财街北端,有条横港叫后河,河边有座《杀庄桥》。听其名亦让人毛骨悚然!

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索到1661年顺治年间发生的“庄廷鑨明史案”,那是清初著名文字狱第一大案。

湖州富户双目皆盲的庄廷鑨听说朱国祯的后人以1200两银子出卖朱国祯的一部未完成的《明史》,立刻将书稿购下。起初他只是让门客给自己朗读以消遣时光,并不甚上心,后来才突然触发他的敏感神经:自己要实现青史留名的宏愿还无着落,这不就是一部现成的书稿么?我只要稍加增删润色,修订补充,然后署上自己的大名,不就可以实现“立言”的夙愿并流芳百世了么?同时,他也深知,凭自己的才力和瞎眼的现状,增删修订也做不到,何况朱国祯的书还很不成形,需要修订的地方很多。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庄允城,想听听他的意见。

庄允城,字君维,是明朝天启间的贡生,又是复社遗老,当即为儿子的身残志坚击掌叫绝,极力赞成。但对于现实存在的困难,考虑再三,商讨良久,意识到这只能求助于当地的文人士子,成立一个写作班子,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完成宏愿。,然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

十八位当时名士是潮州府归安县的茅元铭、吴之铭、吴之镕、李礽焘;湖州府乌程县的吴楚、茅次来、严云、唐元楼、蒋麟征、韦全佑、韦全祉;江苏吴江县的张寯、董二酉、吴炎、潘柽章;仁和县的陆圻;海宁县的查继佐、范骧。

正当庄廷鑨踌躇满志、信心满怀之时,却罹患一场大病,于顺治十二年(1655)撒手人寰。为完成爱子未竟大业,实现爱子遗愿,庄允城在悲恸之余,放下手中的一切生意,不惜金银,致力于书稿的修订工作。他从同乡茅瑞征家借来《五芝纪事》和《明史启祯遗事》作为参考书,还辗转相求,亲自跑到湖州请当过南明礼部主事的李令皙作序。

廷鑨的父亲庄允诚也是位刻板高手亲自操刀与其他的刻字工一起努力,于顺治十七年冬(1660年)将《明史辑略》一书刻成,即行刊印。

顺治十八年(1661年),归安知县吴之荣看到《明史辑略》向清廷告发。结果廷鑨被掘墓刨棺,枭首碎骨,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廷鑨之弟廷钺被杀。此案牵连甚广,凡为此书作序、校阅、刻字、印刷、卖书、买书及地方官吏均处死,李令皙及其四子、朱佑明及其五子皆斩杀,牵连致死七十余人,其中庄廷钺、李令皙、茅元铭、蒋麟征、张寯、韦元介、潘柽章、吴炎、吴之镕、吴之铭等凌迟处死。

文字狱是满清统治者树立权威、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为了迫使全体臣民慑服,统治者“株连极广”,“九族须灭”,所有撰稿者、作序者、校对者、抄写刻字者以及购书者,“一个也不能少”,“皆不免于难”。

99%的人还看了

相似问题